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xiao891227 [正高工]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1
  • 帖子9
精选帖子

[标准产品]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试验

[复制链接]
xiao891227 发表于 2016-6-3 1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江苏无锡
印染废水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化学法以及几种工艺结合处理。其中生化处理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生化处理要求废水可生化性好,而目前出现的新型染料虽然毒性较小,但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生化工艺都要经过水解酸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工艺来降低水中的难降解有毒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减少对后续生化工艺的冲击,提高出水质量。
  混凝沉淀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的预处理中。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是无机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但其在水中残留较大,高残留排放会对人体及生物造成威胁。生物絮凝剂高效、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但目前微生物絮凝剂还没有大规模生产,原因可能是其生产成本过高,相比于化学絮凝剂还不具备竞争优势,所以寻找廉价的培养基质是实现生物絮凝剂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养猪废水由粪便、尿液和猪场冲洗水构成,有机物和氮磷含量高,适合产絮菌株的发酵生长。利用养猪废水来制备生物絮凝剂会大大降低生物絮凝剂的成本,提高其与化学絮凝剂的竞争优势。
  笔者采用养猪废水作为廉价替代培养基制备生物絮凝剂来预处理印染废水,与传统的化学絮凝剂(FeCl3)进行比较,并将生物絮凝剂与FeCl3复合使用,寻找最佳复配参数及混凝沉淀的工艺参数,以期为印染废水的高效、低耗处理寻找一种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实验废水:取自绵阳市三台县某大型印染厂的印染废水,颜色为黑褐色,有强烈异味。COD 为1 341 ~2 011 mg/L,浊度为138 ~475 NTU,色度为1 200~2 800 度,pH 为8~9。
  养猪废水培养基:以养猪废水原液为主体、添加一定量的营养源调配成适合产絮菌群生长的培养基〔4〕,120 ℃下灭菌30 min。
  生物絮凝剂(MBF-737):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 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B-7〔5〕、B-37〔6〕,以养猪废水为培养基,将这两株菌株混合发酵产生。
  活化培养基:蔗糖30g、草酸铵1g、NaCl 0.1g、KH2PO42g、K2HPO43g、MgSO40.1g、蒸馏水1 000mL,pH=7.0,110 ℃下灭菌30 min。
  化学絮凝剂:FeCl3,5g/L,备用。
  助凝剂:1% CaCl2(质量分数)、1g/L MgCl2、1g/LPAM、1g/L Na2CO3、4g/L 高岭土悬液。
  1.2 实验方法
  (1)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将产絮菌株B-7、B-37活化18 h 后按体积比2∶100 以1∶1 接种量接入养猪废水培养基中,在转速160 r/min、30 ℃下培养72 h,取发酵液于10 000 r/min 下离心20 min,取其上清液,即得到生物絮凝剂粗品MBF-737,其絮凝剂有效质量浓度为2.5g/L。
  (2)实验过程。将装有100 mL 印染废水的250 mL 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调节初始pH,投加不同量的絮凝剂(MBF-737 或FeCl3),先快速搅拌后慢速搅拌,静置沉淀15 min 后测定上清液的COD、絮凝率、浊度、色度。
  (3)测定方法。COD 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浊度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GB/T 13200—1991);色度测定采用GB 11903—1989 中的稀释倍数法。絮凝率按式(1)计算。
  絮凝率=(A-B)/A×100%
  式中:A——不加絮凝剂的对照组上清液在550 nm处的吸光度;
  B——实验组上清液在550 nm 处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一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
  (1)生物絮凝剂MBF-737 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生物絮凝剂MBF-737 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见图1。对于100 mL 的印染废水体系,当絮凝剂发酵液投加量<4 mL 时,絮凝效果随着MBF-737 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絮凝率、色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COD 去除率逐渐上升,均在4 mL 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8.07%、62.50%、29.70%、13.47%,超过4 mL 后去除率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由于胶体保护作用,过量的絮凝剂可使胶粒被包卷而重新变得稳定,从而使絮凝团表面缺少相应的吸附点,不利于吸附架桥的进行,最终导致絮凝效果的降低。MBF-737 由多糖等天然有机高分子组成,本身具有较高的COD。当其投加量为4 mL 时刚好能充分发挥自身高絮凝活性的特点,将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物质凝聚并沉淀;当投加量>4 mL 时过量的絮凝剂则以溶解态存在于处理后的废水上清液中,使COD 去除率稍微下降。
  (2)FeCl3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FeCl3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见图1。对于100 mL 的印染废水体系,随着FeCl3 (质量浓度5g/L)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和絮凝率始终呈上升趋势,超过6 mL 后,上升幅度减小。色度去除率在FeCl3投加量为9 mL 时达到最大,为73.33%,之后大幅降低,这是由于铁盐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超过一定量会使色度去除率下降。COD 去除率呈现逐步上升再缓慢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铁盐的絮凝作用主要是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初期主要进行电中和,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产生吸附架桥作用,当投加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发生胶体保护作用,使脱稳胶粒电荷变号或使胶粒被包卷重新稳定,故去除率降低。
  综上,单独使用MBF-737 时,絮凝率、浊度去除率、COD 去除率均低,处理效果不佳;而单独使用FeCl3时,虽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可达70%左右,但需投加较多的絮凝剂,水中残留的铁离子浓度大,导致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污泥活性降低,处理效果差。为了提高混凝效果,同时降低无机离子的不良影响,将MBF-737与无机絮凝剂FeCl3复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
  2.2 MBF-737 与FeCl3复配处理印染废水
  (1)MBF-737 与FeCl3体积比对印染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调节废水pH 为9、复配絮凝剂投加量为6 mL、CaCl2投加量为2 mL,考察MBF-737 与FeCl3体积比对印染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见图2。从图2 发现,絮凝剂的体积比对絮凝率、浊度去除率、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一致,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2 时达到最好效果,去除率分别为57.6%、61.93%,78.89%。对COD 影响较大,1∶2 时去除率达到了30.9%,相比其他配比混凝效果较明显。这是由于在1∶2的复配比下,FeCl3水解产生的H+刚好与MBF-737 水解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线性高聚合物发生电中和作用,而过量的FeCl3水解后会产生大量H+,使废水pH 下降,阻碍MBF-737 水解,影响其在微粒间的黏结架桥作用。
  (2)复配絮凝剂投加量对印染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废水pH 为9、CaCl2投加量为2 mL 条件下,复配絮凝剂〔V(MBF-737)∶V(FeCl3)=1∶2〕投加量对印染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见图3。复配絮凝剂投加量<6 mL 时,絮凝率、浊度去除率、色度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少,在复配絮凝剂总量为6 mL 时达最佳去除效果,分别为65.66% 、63.57% 、83.33% ;投加量>6 mL 时,3 组去除率略有下降。COD 去除率在整个实验范围内呈波动上升趋势,复配絮凝剂为6mL 时去除率最高,为33.95%。综合去除率情况以及实际经济效益,选择6 mL 为最佳投药量。
  (3)助凝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在废水pH 为9、复配絮凝剂投加量为6 mL、复配体积比为1∶2 的条件下,考察助凝剂的种类及用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无锡沪东麦斯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专业致力于环保水处理领域之国内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58年,总部设在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的水处理工艺,通过中、美两国专家的紧密合作,研发出一代又一代高端水处理产品,在国际环保领域得到了众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其主导产品CQJ型超效浅层离子气浮设备被评为国家创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环保部重点推荐产品,并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享受国家财政支持。工程覆盖印染、造纸制浆、化工、食品加工、制革、制药、酿酒等行业的污水处理及城市污水处理,在全球拥有3000多个大型工程,8000多台设备在高效运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