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QQ:2458797171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benben13142 [戒多言]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0
  • 帖子32
精选帖子

[问题求助] 我们要怎样“围剿”污水、灰霾、高碳生活

[复制链接]
benben13142 发表于 2012-12-21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浙江杭州
近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围绕“生态型城市建设”建言献策。会议形成了31份书面建言材料,播放了“联动追踪视察,力促生态文明”专题片,8位代表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在会上指出,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杭州的立市之本。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和大力实施“环
境立市”战略,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设生态型城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
  孙忠焕强调,生态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问题上求得突破。他要求各区、县(市)政协组织、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积极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为杭州建设生态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1月5日,杭州市发布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空气和水源保护、低碳节能的理念成为妇孺皆知的道理。
  杭州市政协委员们看得很多,也看得很深。经过深入的调研,他们在杭州市政协九届二十三次专题常委会议上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围剿”污水
  在老人记忆里的老杭州,居民依河而居,他们喝河里的水,用河水洗衣,遍布杭城的内河网成为净化杭州污秽、提供清洁饮水的天然过滤网。然而,这些流淌了上千年的河水,突然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河水不再能喝,水中嬉戏的鱼儿也消失不见,可向河里排放污秽的数量,却呈几何级数增长。
  当许多杭州人喝上自来水的时候,许多家庭和工厂的污水,依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内河里。
  截污纳管,就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
  这是一个城市居民生活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一个人口日益增多的大城市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不过,杭州的截污纳管到目前还未100%完成,污水管网断头不通、配套未到位、容量不足等问题还存在,比如在大晴天,一些道路污水满溢,或者一些河道至今未改变黑臭的状况,水质仍然为劣五类。
  而每到暴雨天,一些低洼地带就会污水满溢,网友戏称其为“城市观海”。
  民革杭州市委会的调研材料显示,杭州城市化建设虽然突飞猛进,但是“地下” 排水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也已经影响到了饮用水源的水质。市政协城建和人资环委调研发现,钱塘江目前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磷、氨氮与溶解氧,还有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钱塘江2010年干支流有90.9%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总体还不错;苕溪2010年水体各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石油类、粪大肠菌群、铁、锰。
  为此,市政协课题组建议,杭州市今后需要加强全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其中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加快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打通断头河,落实已整治河道的长效管理,尽快完善河道管理机制,促进河网水系成片成网的区域改善。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还建议,结合“三江两岸”工程,开展全市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实施省级“重点监管区”新一轮深化整治工程,对小水晶、制笔、电镀、节能灯、造纸、化工等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区域(点)实施专项整治工程,全面改善钱塘江、苕溪以及平原水网三大水生态环境。参照浙皖“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钱塘江流域跨市生态补偿办法。
  此外,要如何处理那些会给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污泥呢?
  民建杭州市委会调研了污泥处理的情况。目前,杭州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等,每天产生的污泥达4000多吨。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污泥处理处置并投入使用的设施15座,处置能力已突破5000吨/天,实际处理能力达3654.6吨/天。2011年,新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2座,扩建项目3座,预计到年底将增加污泥处置能力2000吨/天。
  2008年前,杭州市污泥处置方式以简易填埋为主,到2010年转变为以干化焚烧、建材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污泥填埋比例从2009年的46%下降到目前的12.4%,干化焚烧、建材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比例从26.6%提高到66.7%。
  污泥处理的企业面临投资成本大,收益微小的困境。杭州市工商联介绍,民营企业富阳板桥集团,负责收集处置春江街道八一、高阳、友谊、民主、建设五个行政村48家造纸企业造纸工业污水和近1000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每天产生污泥三四千吨。通过与浙大热能研究所合作,经过5年多时间反复试验和技术攻关,投资2.8亿元建成了一条日干化、焚烧1500吨污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但公司2006年投入运营到2010年止,项目共亏损5900多万元。
  杭州市工商联认为,这与政府补贴过低、治污成本压力加大、中水回用政策未配套、电费倒挂等原因有关。例如,焚烧发电的电力上网,政府按每度0.56元进行收购,但污泥处理则按照工业用电,每度0.70元,此外,目前1.23元/吨的污泥处理补贴也过低。
  民建杭州市委会也建议,要在核定和调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时,将污泥处置的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适当调高生活污水处理费,并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污泥处置调节资金,专项用于支付污泥处置费用。
  “消灭”灰霾
  灰霾天气增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下降,城市绿肺正在被破坏,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是罪魁祸首。
  拱墅区是工业企业较多的城区。拱墅区政协经过调研发现,半山、北大桥地区的环境整治有效带动了全区乃至杭州城北环境的整体改善。同2006年相比,2010年大气二级优良天数增加了40天,大气中二氧化硫、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41%和16%。
  除了工业废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成了每天重复污染大气的污染源。民盟杭州市委会介绍,杭州主城区目前机动车数量已经接近90万辆。
  通常车辆在被检测尾气时处于空载或正常负荷下,排放是合格的。但一旦重载、超载后,尾气就会超标。由于超载、操作不规范、油品质量等问题,现实中超标排放的车不少,更有一些车辆在定期检测时,通过更换三元催化器、使用燃油添加剂等能通过定期检测,而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依然是超标排放。
  民盟杭州市委会认为,除了在高架桥上进行排查和采用光谱遥感检测车对车辆进行实时检测外,杭州市还可以考虑研制车载记录仪(黑盒子),动态对车辆行驶情况,如燃油、排放情况等进行记录、监督,并建立机动车冒黑烟举报制度,设立公众机动车管理网站,鼓励市民发现冒黑烟车辆后提供照片或者上传视频,经相关部门核实后,对举报人实行奖励政策。
  其次,合理进行城市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很重要。市政协委员叶水泉讲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现在每次出发去一个地方,首先要想走哪条路不堵车,到目的地是否有地方可以停车。”在大力发展私家车的同时,交通堵塞消耗大量能源,浪费大量时间,也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有些老百姓去郊区买了大房子,但是后来就慢慢体会到生活不便利,主要还是交通的问题,所以还要买车开车,空气质量就更差了。”叶水泉说,什么时候,当杭州的公共交通建设和日本的东京一样好,大家都愿意选择公共交通,那么汽车尾气的污染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减少“高碳生活”
  作为一座低碳城市,人对环境的改造应符合自然循环的规律,并尽量使用循环经济。
  有市政协委员给我们举例说,“像我们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改进建设,就是一个生态建设的典型事例。垃圾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发电,然后再用余热来制造热水,再将热水提供给酒店等生活热水消耗大户。这样的循环利用,是最生态的做法。”
  低碳生活,与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关系,而建设生态型城市,如果没有低碳生活,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德市政协认为,低碳生活应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建议整合宣传部(文明办)、建设、交通、城管、卫生、环保等部门资源,建立推进低碳生活办公室,制定低碳生活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低碳生活激励机制和行政约束机制。
  同时,企业、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倡导低碳,比如根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冷柜高出20%。如果,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冷柜,那么一家中型超市可以节约4.8万度电,相当于节约19吨标煤,少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又如,汽车每百公里排放二氧化碳为27KG,如果一辆汽车每年少开100公里,减少的碳排放将非常可观。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也提出一系列的好办法,比如大力发展工业厂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电项目、居民户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沿江建筑大力发展水源热泵等新能源应用技术,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选用小排量的出租车,逐步替代现有的1.8-2.0排量的出租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尽快制定出台我市报废汽车回收和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意见,可以将江东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基地,积极引入具有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资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资质的企业;
  加快“中水”处理厂和专用管网建设,尽快在绿化灌溉、洗车、公厕中强制使用“中水”,逐步在商业建筑、民用住宅内推广实施;
  停用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引导偏远地区农户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可腐烂垃圾可通过推广太阳能生物、两相发酵等技术,减少传统处理处置方法给环境带来的隐患;不可腐烂垃圾则集中运输处理。积极提供秸秆还田、秸秆沼气利用等技术指导,遏制秸秆焚烧现象。
  可以借鉴广东、深圳等省市做法,从水力发电的电价收入、工业、农业和民用水价收入、与森林有关的旅游收入等中核定一定比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