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QQ:2458797171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wangb [技术员]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2
  • 帖子32
精选帖子

[问题求助]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复制链接]
wangb 发表于 2012-12-21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浙江杭州
论文作者:刘超翔,胡洪营,张健,黄霞,施汉昌,钱易

摘要:分析了我国供水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指出目前采用的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了给水管网分区的新概念,即在管网微观动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给水管网分区,然后用模型指导管网的运行。阐述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管网建模和管网分区方法。
  
  

关键词:人工复合生态床 面源污染 农村污水 水生植物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ree Water and Subsurface Flow Type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Rural Sewage Treatment
  

  Abstract:In a pilot study,free water and subsurface flow type constructed wetlands were used for treatment of low strength rural sewage in the area of Dian-chi Lake.The test result showed that under high hydraulic loading rate (30cm/d),the removal rate of COD,TN,NH4+-N and TP is respectively 70.6%,60.6%,80.9%,66.0% in the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and is 63.1%,61.2%,90.2%,and 60.2% in the free water wetland.It was also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bs orbed by hydrophyte in free water artificial wetl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b surface flow type wetland;in the latter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bsorbed is respectively 1625 kgN/(hm2·a)and 148kgP/(hm2·a) ,and in the former is 1999 kgN/(hm2·a) and 223kgP/(hm2·a) respectively.
  
    Keywords: constructed wetland;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rural sewage;hydrophyte
  
    面源污染是造成滇池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对某示范控制区的调查结果,暴雨径流、台地水土流失、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是构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河道和沟渠则是污染物的最终入湖途径,因此有效地控制村镇农业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氮、磷等污染物量,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复合生态床污水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控制面源污染的一种费用低廉、实用有效的方法[1、2],为此针对滇池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与流域村庄农田排灌水混合后具有污染物浓度低但流量大的特点,采用高水力负荷下表面流和潜流式两种生态床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分析比较了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作用。
  1 试验装置及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在滇池流域某一示范控制区进行,共设3个单元床体,即对照床、潜流式床和表面流床。对照床为无植物床体,而在潜流式床和表面流床的前1/3段种植芦苇(16株/m2),后2/3段种植茭白(12株/m2)。每个床体宽为1m,长为6m,床深为0.7m,坡度为1%。在对照床和潜流式床体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碎石(直径为2~4cm)层,中部为40cm的炉渣层,上部为10cm的土壤,污水在床体内部水平流动。布水区和集水区分别填充直径为2~5cm的卵石,宽度为40cm。在集水区底部安装有多孔集水管并与外部一出水高度可调的竖管相联接,水深保持在50cm左右。表面流床体内部均匀填充一定配比的炉渣和土壤混合物,深度为40cm。床体表面维持20cm深的自由水面,其深度由出口溢流堰调节。
  1.2 植物栽培
    试验选用滇池流域常见的水生植物芦苇和茭白。2001年2月底在滇池附近的沼泽地选择壮实的植物芽尖,取20cm×20cm×40cm(长×宽×高)的带土芽尖移植到各单元床体。栽完后立即充水,保持根部浸泡在水中,半个月后开始进污水[3]。
  1.3 试验条件
    试验系统自2001年2月底开始建设,3月底开始运行,共运行5个月。原水来自该示范控制区的某沟渠下游(该沟渠经过农田和村镇,最后进入滇池),以生活污水为主,混有一部分农田排灌水和雨水。试验期间原水水质见表1,运行条件如表2所示。主要分析项目有COD、TN、NH4+-N和TP等,分析频次为每周1~2次,采用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方法。
  表1 原水水质COD(mg/L)TN(mg/L)NH4+-N(mg/L)TP(mg/L)DO(mg/L)pH50~802~82~40.5~1.00.5~1.07.0~8.0表2 运行条件水力负荷(cm/d)COD负荷[g/(m3·d)]总氮负荷[gN/(m3·d)]总磷负荷[gP/(m3·d)]3021.61.970.212 结果与讨论
  2.1 生态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三种生态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见表3。
  表3 三种生态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001年3月—2001年7月)项目CODTNNH4+-NTP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对照床61~7223~3055.6~62.64.9~7.83.0~4.838.5~6 0.01.9~2.80.4~1.162.7~82.80.58~0.970.24~0.3254.0~58.7潜流式61~7215~2367.1~75.44.9~7.81.8~3.257.0 ~64.01.9~2.80.3~0.872.5~86.40.58~0.970.19~0.2862.2~67.2表面流61~7220~3157~69.04.9~7.81.6~3.25 9.4~ 65.31.9~2.80.1~0.480.1~95.20.58~0.970.20~0.2959.7~64.2  从表3可以看出,有植物的床体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无植物床体。植物能够提高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一是植物的生长改变了生态床的流态,如生长的植物根系和植物茎杆对水流的阻碍作用(表面流床体)有利于均匀布水,延长了系统实际的水力停留时间;二是植物的根系和残枝败叶为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栖息场所[4],根系会创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植物根茎的延伸会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有利硝化作用的好氧微区,同时在远离根系的厌氧区里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碳源,这又提供了反硝化条件[5];三是植物生长对各种营养物尤其是硝酸盐氮具有吸收作用。
  2.2 不同流态床体的除污效果比较
    在潜流式床体中,由于污水在填料内部渗流,因此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的微生物及其他各种作用来处理污水[6];而在表面流床体中污染物主要是在自由水面进行分解的,植物的水下茎杆和残枝败叶可能起最主要的作用,它们为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栖息场所。
    从表3可以看出,潜流式床体对COD的去除率要高于表面流床体,另外潜流式床体的出水很清澈,而表面流床体出水中可见到明显的悬浮物。这是因为在潜流式生态床系统中可沉降的那部分有机物可由沉积和过滤作用快速去除,而溶解的那部分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填料和根系表面附着生长微生物的作用;在表面流生态床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依靠水面近乎静止沉淀的条件和表面茎杆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由于前者具有良好的过滤作用,且微生物反应区面积较大,故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明显高于后者。
    表面流床体对TN的去除效果与潜流式床体相近,但对NH4+-N的去除效率明显好于潜流式床体。生态床系统的除氮机理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试验中表面流床体中所种植的水生植物长势要明显好于潜流式床体,特别是茭白,其枝叶粗大繁密,在4个月的时间内由0.4m长高到3.0m(潜流式床体中茭白的高度为2.5m),其生长量大于潜流式床体中的植物(见表4),这与茭白嗜水的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水生植物的茁壮生长会使根系有更强的输氧作用,对硝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另外,表面流床体的水面长有一层浮萍,长势非常迅速,其对NH4+-N的去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湿地植物可直接利用氨氮作为氮源,从而在生长过程中能去除大量氮素,尽管表面流系统中污水与微生物接触的面积要小于潜流式,但依靠水生植物的直接作用(见表5)仍可使其对氨氮的去除好于潜流式床体。
  表4 各床体植物的收割量(湿重)kg床体芦苇茭白浮萍潜流式7.916.7 表面流式722.13.6表5 3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和含水率  %项目芦苇茭白浮萍氮2.902.344.45磷0.300.251.26含水率61.2553.8192.3注:氮、磷含量均按干物质含量计算求得。  生态床系统中磷的去除主要靠形成不溶性的钙、铁、铝等化合物的沉淀和介质的吸附,此外磷也是生态床植物必需的养分。表面流系统由于与污水接触有限,故除磷效果较差。
    从以上分析可知,潜流式床体为较适宜的床体型式,其对各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较好,但表面流床体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很好。若表面流床体与潜流式床体进行工艺组合,则可进一步强化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

精彩评论4

dota123 发表于 2013-6-10 23: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澳大利亚
应该加分  
caix 发表于 2013-6-18 1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香港
鉴定完毕.!  
乌托帮河畔 发表于 2013-6-25 11: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四川广安
顶而不懈,遇到好贴决不能放过
lovelyivyq 发表于 2014-7-26 2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浙江杭州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