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tvevnxkkw [戒多言]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1
  • 帖子40
精选帖子

[高浓废水]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复制链接]
tvevnxkkw 发表于 2012-12-20 17: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浙江杭州
催化氧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它是在化学氧化法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催化氧化法处理印染、染料废水的报道很多[1~9]。常用的氧化剂有O3、H2O2、NaClO3及ClO2等,其中,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氧化剂,在水处理氧化消毒及造纸、纸浆工业的漂白等行业使用较为广泛,对染料废水也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3]。本文以二氧化氯作氧化剂,自制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几种染料模拟废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药品与材料
  硝酸铜、硝酸镍、硝酸锌、硝酸锰、硝酸钾(AR);氢氧化钠与浓盐酸(AR);粒状活性炭(北京光华活性炭厂),γ-Al2O3(AR)。
  本实验采用配制的染料模拟废水,活性艳蓝(模拟废水Ⅰ),其CODCr为598 mg/L;阳离子艳红X-5GN(模拟废水Ⅱ),其CODCr为645 mg/L;分散兰2BLN(模拟废水Ⅲ),其CODCr为682 mg/L。
  采用化学法[3]制取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水溶液。
  1.2 催化剂的制备
  (1)活性炭为载体催化剂:活性炭用浓度为6%的硝酸盐溶液浸渍24 h,抽滤出浸余液,水洗后晾干,然后在85 ℃下干燥2 h并置于120 ℃烘箱6 h后,放于260~300 ℃马弗炉中恒温12 h,得7种催化剂分为1#Mn/AC、2#Ni/AC、3#Zn/AC、4#Cu/AC、5#Cu-Ni/AC、6#Cu-Ni-K/AC、7#AC。
  (2)γ-Al2O3为载体催化剂:浸渍过程与活性炭载体催化剂相同,将负载后的载体在85 ℃下干燥12 h,在450 ℃下灼烧4 h,得2种催化剂为:8#Zn-Ni/γ-Al2O3、9#Ni/γ-Al2O3。
  1.3 实验步骤
  (1)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实验:不加催化剂,直接用二氧化氯氧化处理染料模拟废水,重点考察反应时间、溶液的pH及氧化剂用量对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2)催化剂的筛选实验:将自制的九种催化剂与二氧化氯组成催化氧化体系,对染料模拟废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实验,筛选最佳的催化剂。
  (3)催化氧化实验:重点考察催化剂投加剂量、氧化剂投加量、溶液的pH、反应时间对模拟废水的催化氧化处理,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取三种模拟废水,投加不同剂量的二氧化氯溶液,调节反应的pH,在室温下振荡反应一段时间,测定反应后溶液的CODCr值,计算CODCr去除率。确定了最佳的工业条件为:二氧化氯投量2.0%(1.0%的水溶液)、反应时间60 min、反应的pH为3~5。在此工艺条件下重复实验5次,结果见表1。
  表1 化学氧化模拟废水实验结果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从表1数据说明,二氧化氯氧化模拟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稳定,但CODCr去除率较低,且对三种不同的染料废水没有明显差异。
  2.2 催化氧化实验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催化剂优选实验
  分别取模拟废水Ⅰ和Ⅱ各100 mL,投加二氧化氯溶液2 mL(1.0%的水溶液)和自制催化剂(浸渍染料废水)4.0 g,调节水样的pH=3~5,室温下振荡反应60 min。测定反应后的CODCr值,计算CODCr去除率,结果见表2。
  从表2结果可知,加入催化剂对模拟废水进行催化氧化的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明显升高,除1#Mn/AC和7#AC外,对模拟废水Ⅰ和模拟废水Ⅱ的CODCr去除率均在70%以上,特别是2#(Ni/AC)催化剂对两种模拟废水的CODCr去除率率最好,分别达83.6%和88.5%。因此,确定2#(Ni/AC)催化剂为最佳催化剂。
  表2 催化剂筛选实验结果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2.2.2催化剂最佳投加量分析
  分别投加不同量的2#(Ni/AC)催化剂,结果得知催化剂投加在0.03~0.06 g/mL时,效果最好。本文选择0.04 g/mL作为最佳投加量。
  2.2.3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分别取三种模拟废水100 mL,加入4.0 g 2#(Ni/AC)催化剂,投加2 mL二氧化氯溶液,调节水样的pH后,常温下振荡反应60 min,测定反应后模拟废水的CODCr值,计算相应的去除率,结果见图1。
  从图1可知,模拟废水Ⅰ与Ⅲ的CODCr去除率变化不大,在pH 3~5内,CODCr去除率最大;对模拟废水Ⅱ,去除率随pH增大而增大,当pH=6.64时,出现最大值。综合考虑,确定pH在3~7为最佳条件。
  2.2.4氧化剂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分别取三种模拟废水100 mL,加入4.0 g 2#(Ni/AC)催化剂,调节模拟水样的pH=4左右,投加不同量的氧化剂,常温下振荡反应60 min,实验结果见图2。
  从图2可知,在氧化剂二氧化氯用量小于20 mg(100 mL模拟废水)时,三种模拟废水的CODCr去除率随氧化剂用量增加而快速上升;大于20 mg后,CODCr的去除率变化不大。由此确定氧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g(100 mL模拟废水)。
  2.2.5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分别取三种模拟废水100 mL,加入4.0 g 2#(Ni/AC)催化剂、20 mg二氧化氯氧化剂,调节pH=4下,常温下振荡反应不同时间,结果见图3。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图3中三个反应15min内COD去除率增加迅速,在15~45 min时间段,CODCr去除率增加变缓,反应45 min后,CODCr去除率增长不大。由此可以确定实验的最佳反应时间在45 min。
  2.2.5最佳条件下重复实验
  在以上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即二氧化氯量为20 mg、pH=3~7、2#催化剂4.0 g、反应时间45 min)下,对模拟废水Ⅱ重复进行了5次实验,CODCr平均去除率为88.6%,结果表明废水处理稳定。
  2.2.6催化剂重复使用实验
  在上述确定的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Ⅲ重复实验9次,实验结果如图4。
  从图4中结果可知,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CODCr去除率均在88.4%以上,第6次以后,去除率明显下降,重复使用8次时,CODCr去除率只有64.3%,说明催化剂已经部分失活。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3  结  论
  (1)ClO2催化氧化对三种模拟废水均有较强的CODCr去除能力,在氧化剂投加量相同条件下,对比化学氧化,CODCr去除率由平均24.3%提高到88.6%,催化氧化效果明显。
  (2)通过对自制催化剂的优选实验,确定了ClO2催化氧化法处理模拟废水最佳催化剂为2# Ni/AC,在此催化剂作用下,ClO2对三种染料模拟废水均有较好的氧化效果,CODCr平均去除率为88.6%。
  (3)通过催化氧化实验确定了ClO2催化氧化处理三种染料模拟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用量为0.2 mg/mL,pH=3~7,催化剂4.0 g,反应时间45 min。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5~6次以上。
  
  

精彩评论5

eggy 发表于 2014-4-17 03: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北京
很好!很强大!
快乐的老鼠 发表于 2016-1-19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浙江杭州
内容不错,大家一起推荐给同行朋友吧。
zhuyumu 发表于 2016-2-19 0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法国
厉害!强~~~~没的说了!
zhangxinba 发表于 2016-3-31 14: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北京
呵呵,明白了
西大 发表于 2024-3-20 1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郑州
出来混技术总是要换的,技术更新太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