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试验是通过对天津市东郊日处理4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0立方米中温污泥消化池进行的,结论意见为:
(1)对该厂剩余活性污泥、一沉混合污泥、浓缩污泥、一级消化污泥、二级消化污泥、脱水污泥共计42个项目的化验分析,及对近几年东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化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其结果认为,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我国大城市污水污泥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为低有机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污泥。具体指标为:浓缩污泥有机份年平均值为53.57%,与欧美国家 70~80%的有机份相比少得多。有机份中碳水化合物仅占50%,脂肪占10%,与欧美国家正好相反,这种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污泥属产气量少、沼气中甲烷含量低的污泥。
(2)为了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平行进行了两组规模为10升/池的污泥中温 (35±2℃) 厌氧消化模拟小试。小试仍以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浓缩池出泥为试验泥样,一次投泥,连续搅拌运行。运行19天时,有机分解率为32.72%已趋于稳定。通过对小试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
① 浓缩后污泥有机分解率在32.72%时,理论产沼气量为7.14~8.42m3气m3泥。
② 在干泥中有机成分的比例为: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4.8:1:3.7~3.9
理论上分解1克有机物产沼气量为825 mL/gvss左右;
③ 经试验分析,各有机物的产气量为:
碳水化合物产44~48%
脂肪产21~23%
蛋白质产30~33%;
(3)以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2# 消化池及其相应的设备、装置、仪表为试验设施,以浓缩池出泥为试验用泥样,在保持泥含水率、pH值、酸碱度、碳氮比、重金属等原有特性的情况下,按照污泥消化温度、污泥投配率、沼气搅拌间隔、投泥间隔的不同,做了4组生产性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及近几年来实际运行状况的总结,得出东郊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温消化稳定运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pH值:6.5~7.5;
含水率:94.8~96.5%;
消化温度:35±2℃;
消化时间:不低于16.7天;
搅拌:连续沼气搅拌,搅拌强度l m3/m2/h;
有机投配负荷:0.7~1.7 kg/(m·d)。
(4)搅拌方式是影响产气率的重要因素,为此,以正在运行中的消化池为实验模型,进行了大型的示踪剂动态和静态的生产试试验。在研究中参考化学工程理论,应用LevenspieL化学工程反应器混合模型,推导了污泥消化池污泥混合效果的数学表达式:
1n(C/CO)=t/ta+Ln[(v1V/V2)/ta]
经数据分析得出:
当投泥量为600 m3/d时,该消化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2天,池内死容积约占总容积的28%,池内短流率占活区总流率的39%。
这样的试验结果与国外运行比较好的消化池大体相当,进而说明,东郊污水处理厂消化池采用的管束式沼气搅拌方式搅拌效果比较理想,能够在池内大部分区域达到均匀搅拌。
(5)降低消化池进泥的含水率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产气率的关键。为此本课题组对东郊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混合污泥、初沉生污泥进行了重力浓缩试验,并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了气浮浓缩试验。通过污泥的浓缩试验和生产实际的考察,剩余活性污泥重力浓缩和气浮浓缩均取得了较好的小试效果。但是剩余污泥与初沉污泥分别进行单独浓缩,不但要增加处理设施,而且初沉污泥流动性差,易堵塞,也不宜单独处理。而将剩余活性污泥回流到初沉池,不但可提高初沉池的处理效率,使初沉池底流含水率提高到98%,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堵塞,浓缩池的底流含水率也达到95%,达到了污泥消化所需要的含水率。
(6)污泥厌氧消化的进泥浓度由30 g/L提高到50 g/L,可以减少消化池约40%的体积。采用剩余污泥回流至一沉池,由一沉池排泥至浓缩池的运行方式,合理设置浓缩时间,浓缩池排泥浓度可达50 g/L,可省去一般机械浓缩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获得了消化池运行的最佳工况,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消化池运行的效率参数为:
产气率:5.87~8.36 m3气/m3泥;
分解单位重量有机物产气量:0.734~0.762m3/kg·vss,与理论产沼气量0.825m3/kg·vss相比,达到了理论产沼气量的88.97~92.36%;
有机分解率:37.37~41.09%;
沼气组成:甲烷含量达70.34~72.73%。
其结果达到了合同规定的“在不增加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情况下,达到理论产沼量的80%”的要求。
(7)对重金属影响的评价
① 浓缩污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基本上还没有达到对厌氧消化产生抑制作用的浓度。
② 消化后的污泥与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比较,重金属中,除铅(Pb)以外,都严重超标,镍的含量与标准值非常接近,脱水后不适于采用堆肥处理。
3 污泥两相厌氧消化技术的生产性研究
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中试成果应用于上海石化水质净化厂的消化池的改建工作中,在生产性装置上重点研究污泥两相(高温酸化+中温甲烷化)厌氧消化工艺和消化池污泥射流搅拌技术,获得优化工艺及运行参数。
① 将原有的二级消化改造成加热(高温酸化)和一级消化(中温甲烷化、污泥射流搅拌或泵循环搅拌),而二级消化以沉淀分离为主。
② 采用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高温55℃酸化+中温35℃甲烷化),在平行的运行条件下,分析比较了污泥射流沼气搅拌和普通的泵循环搅拌对污泥消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搅拌方式的影响:污泥射流沼气搅拌较泵循环搅拌:VS去除率提高l0~19.4%,产气率提高15.6~17.3%,COD去除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搅拌强度(时间)对消化效果及产气率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最佳搅拌强度,在此工况下VS去除率可达36.6%,产气率0.553m3/kgVS去除,采用泵循环VS去除率31.4%,产气率0.538m3/kgVS去除。
运行稳定性比较:污泥射流沼气搅拌时,加强了沼气泡的聚并,上升和向空中释放,使酸性气体CO2少留存于消化液中,使系统运行稳定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