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环保学社

标题: 常用景观水处理方法比较 [打印本页]

作者: 马弋佻    时间: 2012-12-20 17:51
标题: 常用景观水处理方法比较
已有的景观水处理方法大致有生化技术、气浮技术、过滤技术、动植物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杀藻仪、加药系统等等。其中动植物生态技术、气浮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因技术不成熟,实施条件困难,基本不为实体工程所采用。目前技术研究已较为成熟,被广泛推广应用于景观水体净化工程的方法包括:循环过滤法,曝气法和HDP直接净化法。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对此三种常用景观水净化技术进行详细比较。
  
  治理效果

  循环过滤法:依据物理原理,对景观水体中的杂质与水体进行分离,保持水质的清洁。此法通常会用投洒化学药剂,与水中污染物形成沉淀的方法作为辅助,形成一套治理景观水体方案。在工程实例中,这种方式对处理含有较多悬浮固体(SS)或泥沙的景观水体,效果尚好。但如果水体面积稍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该方法对有机物、藻类的抑制和处理效果不大,加入化学药剂易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循环过滤技术只用于水体面积较小的景观喷泉水景中。
  曝气法:采用曝气装置,向水体中充入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以达到水体净化目的。此法所采用设备多为喷泉跌水装置、普通曝气机等,对于封闭不流动的景观水体,曝气装置只能将其设备周围很小范围内充氧,造成大量缺氧死角,无法使水体均匀增氧。且该法只可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对于抑制藻类与实现水质清澈并无明显处理效果。
  HDP直接净化法:将物理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采用推流曝气一体装置,在封闭景观水体中营造庞大水流,并高效曝气,使富氧水块随水流与周围贫氧水块充分混合,改善水中生态环境。较之循环过滤法,水体循环次数大大提升。同时,在水体中安放特殊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自然附着其上,大量生长繁殖,高效分解水中污染物,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并且能够捕食分解藻类,不产生二次污染。
  
  工程设计和实施

  循环过滤法: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砂缸和循环水泵,并且铺设用以循环景观水的管路。砂缸里一般放置一定量的石英砂,石英砂的大小规格不同,正常过滤时,水从砂的上层进入,由下层出来,通过砂缸后重新流入水体中。此法需要在水底铺设管网,同时需建设特别机房安放沙缸,可能会对原有景观和管线产生影响。施工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
  曝气法:将曝气设备安放在水体底部,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HDP直接净化法:将所需设备浸没在水底,无需土建施工,无需管线,有水无水都可安装,不影响水面景观,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后期操作与运行维护

  循环过滤法:过滤装置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器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养护管理,景观水体中出现的藻类会对过滤装置产生影响,造成设备的堵塞,短路,处理效果降低,系统使用寿命缩短。同时,该系统为非连续工作设备,需进行反冲洗,如停机超过10小时/d,开机出水会产生色度和异味。整体操作极为不易,且给物业人员带来很大麻烦。
  曝气法:曝气装置较易操作,但因该法对水体藻类与悬浮污染物无明显控制作用,需要专职人员对水面藻类进行打捞清理,操作较为繁复,同时需定期对水体进行更换,才可保持水质清洁,此法在运行阶段操作较为繁复,将消耗大量人力与财力。
  HDP直接净化法:设备操作较易进行,运行时间可根据季节变换与水质情况进行控制,对于人力物力没有较高需求。
  四 投资
  循环过滤法:因该法需保证一定的循环周期,故需安放大量水泵和过滤设备,同时要进行土建施工,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后期设备运行阶段,水体循环耗电量大,维修与更换过滤设备费用高昂。
  曝气法:需安装数台曝气装置,前期投资不高,但该法不能无法保持水体清洁,需定期对水面藻类进行清理打捞和和换水,财力和人力将有较大消耗。
  HDP直接净化法:需根据水体情况安装一体设备与微生物载体,无需土建施工,前期投资成本相对不高。后期运行阶段,因该法采用低耗能装置,耗电量小,且无需人工操作。相比之下,为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综合以上各方面比较,较之循环过滤法与曝气法,HDP直接净化法存在较大优势,治理效果显著,对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水体流动性差,混浊,色度高,藻类泛滥,池底黑臭等都可较快解决。同时,无土建施工,无机房管网,不影响水面景观,能防止或延缓水面结冰,保护驳岸。后期运行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相比之下,为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循环过滤法


曝气法


HDP直接净化法


治理效果


依据物理原理使水体与杂质分离+投洒化学药剂;
  适合含有较多悬浮固体(SS)或泥沙的景观水体,对有机物、藻类的抑制和处理效果不大;
  投撒试剂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采用曝气装置,向水体中充入氧气;
  对于封闭水体易造成大量缺氧死角;
  适合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对于抑制藻类与实现水质清澈并无明显处理效果。
  
物理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采用推流曝气一体装置,在封闭景观水体中营造庞大水流,并高效曝气。同时,在水体中安放特殊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自然附着其上,大量生长繁殖,高效分解水中污染物,并且能够捕食分解藻类,不产生二次污染。
  
工程设计和实施


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砂缸和循环水泵,并铺设用以循环景观水的管路;
  需建设特别机房安放沙缸,可能会对原有景观和管线产生影响;
  施工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
  
将曝气设备安放在水体底部,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将所需设备浸没在水底,无需土建施工,无需管线,有水无水都可安装,不影响水面景观,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后期操作与运行维护


过滤装置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器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养护管理;
  水中藻类容易使设备堵塞、短路,导致处理效果降低,系统使用寿命缩短;
  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
  操作复杂,给物业人员带来很大麻烦。
  
曝气装置较易操作;
  需要专职人员对水面藻类进行打捞清理;
  需定期更换池水;
  运行阶段消耗大量人力。
  
设备操作较易进行,运行时间可根据季节变换与水质情况进行控制,对于人力物力没有较高需求。
  
投资


需安放大量水泵和过滤设备,同时要进行土建施工,前期投资成本较高;
  后期设备运行阶段,水体循环耗电量大,维修与更换过滤设备费用高昂。
  
需安装数台曝气装置,前期投资不高;
  需定期对水面藻类进行清理打捞和和换水,财力和人力将有较大消耗。
  
需根据水体情况安装一体设备与微生物载体,无需土建施工,前期投资成本相对不高;
  后期运行阶段,因该法采用低耗能装置,耗电量小,且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力物力。
  


作者: greenhome    时间: 2014-10-5 20:06
严重支持!




欢迎光临 爱我环保学社 (http://www.25h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