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法 | 原理或工艺 | 优 点 | 缺 点 |
化学试剂法 | 向水体中投加大量化学试剂,利用化学试剂来杀灭水中的藻类。 | —— | 对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发生毒害作用,冰在底泥累积而形成长期污染;底泥疏浚费用极高,清楚的底泥会造成二次污染。 |
强化混凝沉淀除藻 | 为提高常规的混凝效果采用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包括提高混凝剂用量,改变混凝条件,二次混凝等。 | 加快藻累的混凝沉淀速率 | 不能完全去除原水中的藻类 |
气浮法 | 采用微气泡黏附于絮藻,实现絮粒的强制性上浮,已达到固液分离而去除藻细胞。 | 去除低密度藻类,比一般的沉淀方法更有效。 | 只适合处理含藻、低浊、悬浮颗粒密度较小的原水 |
直接过滤除藻 | 调节滤速,以达到去除藻的效果 | 不用添加任何试剂 | 不能完全彻底的去除原水中的藻类 |
生物预处理 | 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微生物群的新陈代谢活动,对藻类进行初步的去除。 | 对于特定水源,对藻的出去此熬过随着藻优势种群的不同而变化,对蓝藻的去除率达到90% | 对藻类的去除率不高,只能作为一种预处理工艺,生物滤池在高藻期需较频繁的反冲洗。 |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 利用臭氧的氧化脱色、除臭、助凝等性质,提高藻类以及藻毒数的去除率;活性炭在过滤作用中,颗粒活性碳表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去除藻类。 | 对藻毒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 | 在做深度处理之前,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常规处理 |
膜技术 | 利用膜对混合物各组分选择透过性能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 是可以100%除藻 | 需要较高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
水样编号 | 鉴定结果 |
自然水 | 1. 外观呈深绿色。 2. 藻种分类:优势种为葡萄藻属(70%),次优种分别为平裂藻属(12%)、微囊藻属(10%)。其他有绿藻门的小球藻、栅藻、盘星藻;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蓝藻门的蓝纤维藻、黏球藻等 |
自然水经超声处理 | 1. 外观呈深绿色。 2. 藻种分类:优势种为葡萄藻属(61%),次优种分别为平裂藻属(17%)、小球藻属(9%)、微囊藻属(7%)。其他有绿藻门的栅藻、盘星藻、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蓝藻门的蓝纤维藻、黏球藻等。 3. 与未强超声处理的水样相比,小球藻数量比例相对增加;葡萄藻群整体外观挤压变形,群体细胞呈不规则形状 |
欢迎光临 爱我环保学社 (http://www.25hb.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